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在乌拉圭“淡水海”游老城

  有人说,科洛尼亚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在乌拉圭西南部靠近邻国阿根廷首都的地方,有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小城——科洛尼亚德尔萨拉门多(简称科洛尼亚),是乌拉圭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小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宁静的氛围和迷人的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极宽的淡水河   乘渡轮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是前往科洛尼亚最常见的交通选择。阿根廷和乌拉圭的边检在相邻的两张桌子上办公,这边盖完出境章,直接递给另一张桌子盖入境章,十分便利。   渡轮要经过拉普拉塔河,这条河是世界上最宽的河,长300多公里,最宽处能达到200多公里。河流与海洋相连,为何不称其海湾?这个话题直到今天仍有争议,因为河里完全是淡水,或许“淡水海”更确切。“拉普拉塔”在西班牙语中意为“银子”,这条河与乌拉圭河相通,宛如一条蜿蜒的银河,成了阿根廷与乌拉圭、巴西之间的国界。   1516年,西班牙人第一次到达拉普拉塔河。1680年,葡萄牙人试图将势力扩展到巴西西南部,在拉普拉塔河右岸建立科洛尼亚,同年被西班牙人夺走。这之后的一个多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一直在激烈地争夺科洛尼亚。能让葡萄牙打破“两牙”瓜分美洲的界线约定,主要是因为“银河”拉普拉塔的战略要冲地位。   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殖民者从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掠夺的金银宝石等名贵之物想要通过海运回到欧洲,必须绕行美洲大陆南端,既费时又危险。通过乌拉圭河和拉普拉塔河等要省去不少时间。同时,这条水路也是殖民者将欧洲货物带进南美内陆的重要通道,也因此滋生很多走私贩运。于是,西班牙与葡萄牙对科洛尼亚都势在必得。葡萄牙人对科洛尼亚的最后一次掌控是在1817年,并于1822年将其归属巴西帝国,科洛尼亚直到1825年才随乌拉圭一起从巴西帝国独立出来。   独特建筑风貌   渡轮驶抵码头,科洛尼亚就静候在不远处,几步路便可到达。经过木质吊桥,再穿过古老的城门,就算进入古城。脚下的鹅卵石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被磨得浑圆滚滑。攀上古老的白色灯塔,科洛尼亚尽收眼底。乌拉圭河一路冲刷南美大陆的红土地,使拉普拉塔河水泛黄浑浊,不见半点清澈。   拉普拉塔河时常刮大风,在这里吹“海”风并不浪漫。科洛尼亚的街道布局也是为了避风,没有采用传统的棋盘式结构,而选取参差不齐的规划。1722年,葡萄牙总督安东尼奥开始对小镇长达27年的统治,不少精美的建筑在这段时间平地而起,也算是科洛尼亚的一段“高光时刻”,人口甚至比当时西班牙人建立的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还要多。   市长广场附近的葡萄牙博物馆建于18世纪,陈列着蓝色的图案瓷砖、古夷苏木家具、珠宝、制服和海军地图等旧物,静静地述说着科洛尼亚与葡萄牙之间的联系。不远处的市政博物馆所在的建筑于1835年重建而成,为一海军上将的私人宅邸,现在这里展出城市不同时期和文化的文物和文件,甚至还包括一些原住民使用过的工具和武器。   建筑风貌上,葡萄牙人偏爱热情的红色,他们建造的矮屋错落有致,为老城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古朴。西班牙人则更钟情于丰富的色彩,并将其巧妙地融合进建筑中。西班牙人接管科洛尼亚后,保留了大部分葡萄牙时期的建筑和城市布局,在古城外又恢复了棋盘式路网结构。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两种风格在科洛尼亚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老城独特的风景,更是南美洲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幸运的小镇   科洛尼亚老城曾被横跨半岛的防御城墙包围,大部分在18世纪后期拆除。与众多完全被商业化浪潮淹没的景点古镇相比,科洛尼亚依旧保持着难能可贵的质朴与纯粹。街道两旁,朴素的门窗并未被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店取代,让人能够沉浸于自然与文化之中。   漫步在用鹅卵石铺就的叹息街上,仿佛每一步都踏着时间的脉络,能够听见过往岁月的低语。叹息街名字的背后有一个凄美的故事,相传一个皎洁的月夜,一位少女在街上等待心上人前来相会。然而,她被一个蒙面人刺死,临终前在寂静的空巷留下一声哀叹。这个惊悚的传说虽然无法考证,却为叹息街增添了一抹浪漫悲伤的色彩。   圣礼教堂无疑是科洛尼亚必访的地标,作为乌拉圭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自17世纪末初建以来,虽然历经多次毁损,但每次都能奇迹般地得到修复与重生,成为不可多得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建筑风格完全融合的教堂典范。步入其中,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默默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展现了匠人无与伦比的技艺与虔诚之心。   小城只有两万多人,尽管旅游业是这里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游客绝非主角,多数餐馆悠然自得,直至午后才缓缓拉开迎宾的序幕。和阿根廷人一样,许多科洛尼亚人走路时也喜欢捧着一只保温壶,这是为了随时能喝上一杯香醇的马黛茶。   近两年,乌拉圭计划在科洛尼亚建新区,以吸引来自阿根廷的移民,借此改变当地缺少劳动力的问题。   作为乌拉圭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科洛尼亚德尔萨拉门多得到的评语是:小城幸运地保留了原貌,是葡萄牙、西班牙和殖民时代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